當夜市美食遇上永續 專訪里仁:一場從「成就他人」開始的飲食革命
- TVBS GOOD

- 8月11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8月18日
▲ 由 TVBS 主播夏嘉璐主持的 Podcast《新聞幕後》子單元「永續加」,EP23 邀請到里仁社會企業聊聊里仁的零添加使命,及生活中的永續飲食。
提到夜市,大家想到的可能是熱鬧的氛圍,還有讓人欲罷不能的炸雞、香酥雞排。你可能沒想過,夜市美食,也能成為一場永續革命的起點。而背後的推手,是一群從柑橘果園開始行動的消費者。30 年來,他們用溫柔的堅持,打造了台灣最溫暖的綠色品牌──里仁。

美食小吃也能永續?里仁:關鍵在於「食材」
「我們很高興看到 TVBS GOOD 舉辦永續夜市活動!」里仁社會企業的行銷經理陳美慈笑著說。對里仁來說,這場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契機,能讓大家發現,永續飲食並不是想像中那麼遙遠。
「夜市每一攤都很好吃,但如果能盡量採用本土食材或是推出具創意的蔬食版本,如蔬食餐酒館菜單上大受歡迎的蔬食炸雞,不只一樣好吃,還很有趣!」她興奮地分享。
里仁的永續飲食理念,跟我們生活裡吃到的每一口食物都有關,「夜市」作為台灣代表性飲食文化,自然也能將永續融入其中。在里仁的哲學裡,永續並不是要我們立刻變成素食者或只吃有機,而是從最根本的「食材」和「選擇」開始改變。

一場由「慈悲心」出發的行動:里仁的誕生故事
回到 30 年前,那時「永續」和「有機」還是非常陌生的詞彙。里仁的創辦人有次與一位種植柑橘的農友聊天,農友提到,他使用一種新的農藥來對付線蟲。結果隔天看到果園裡死了很多小動物,還有一條像手臂粗的蛇因為追趕山老鼠,爬過灑了農藥的地而腹部潰爛慘死。
「我們人為了吃好看、大顆的蔬果,卻要犧牲這麼多生命,這是不對的。」里仁創辦人當下有了這個念頭。加上得知許多農友也因噴灑農藥而常中毒送醫,因此決定要站出來,做一件「對的事」。
他們號召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消費者,決定幫助那些願意轉作有機的農友。考量到農友轉作可能會遭遇的挑戰,他們鼓勵農友:「只要你願意轉作有機,不噴農藥,我們就支援你!」

從「醜蔬果」到「全數收購」:一群人的傻勁與堅持
然而,轉作有機的路比想像中還要艱辛。當田地不再使用農藥,蟲子們彷彿來到天堂,農作物經常被吃得慘不忍睹。這些「醜蔬果」在市場上根本賣不出去,農友的收入也大受影響。
但里仁這群「熱血傻瓜」沒有因此退縮。他們有個重要的原則:「你種什麼,我們就收什麼。」 不管蔬果長得多歪七扭八、被蟲啃得像網球拍,他們都全數收購。
而當願意轉作有機的農友越來越多,有機蔬果的產量越來越大,這時有人提議:「我們不如來開間店吧?這麼好的菜應該會有人要!」就這樣,里仁的第一間門市誕生了。


不只賣有機:加工食品也減去添加物,為消費者把關
要支持農友持續有機耕作,里仁發現光是賣生鮮蔬果還不夠。無法上架的 B 級品和盛產蔬果,如果沒有及時處理,農友也會走不下去。因此,他們開始將蔬果做成加工食品,沒想到這又開啟了另一個新的挑戰。
「既然生鮮都要吃有機,加工食品當然也要健康。」美慈分享。堅持「能不加就不加、加工層次能減就減」的想法,卻因此在初期吃盡了苦頭,因為幾乎沒有廠商願意配合。
這條路的轉捩點,是他們遇到遇到一位願意嘗試連泡打粉也不用的餅乾廠商。從一開始烤出來外緣焦黑、口感乾硬,經過數個月的嘗試,又訂製了新模具,終於研發出無泡打粉、無色素香料的「胚芽餅」。
這款餅乾的成功,不僅成為里仁的里程碑,更讓其他廠商看到了無添加食品的潛力,開始願意與里仁合作。


里仁的食品上架規範對於添加物的要求比政府更嚴格,衛生福利部的合法添加物大概 800 多種,里仁只用其中的約1/10,堅持為消費者把關。
品牌的 KPI 不是營收:而是「影響了多少人」
美慈說:「我們真正在乎的 KPI,是我們照顧了多少土地、保護了多少物種,以及影響了多少消費者。」
里仁的運作模式,是「產銷消誠信互助」,也就是生產者、銷售者(里仁自己)、消費者三方共好。他們不收取上架費、也不因銷量狀況而退貨。而是用通路力量盡力輔導與支持農友和合作廠商。他們相信「保障了生產者,就能讓消費者受益」,而營收只是「先成就他人」的副產品而已。
這個「從利他出發」的核心價值也深深影響了許多人,因此吸引了許多志同道合的農友、廠商和消費者,多方的信任,成為里仁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。


從「吃」開始的永續行動:每個人都能做得到
或許,你會覺得永續好像很困難。但美慈認為,其實不然。她提到永續可以從「吃」開始,這是每個人都能輕鬆落實的行動:
1. 多吃本土食物:食物不用坐飛機,就能減少碳排放。
2. 彈性蔬食:不用 100% 吃素,一餐蔬食就能為地球減輕負擔。
3. 選擇有機:減少農藥化肥,對土地和身體都好。
4. 選擇少添加物食品:減少不必要的加工過程,就能減少碳足跡。
下次當你在夜市裡,吃到一道美味的在地蔬食,或許你也能想起里仁的故事,從那一刻起,你也在不知不覺中,參與了一場微小卻巨大的永續飲食行動。




留言